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离婚抢孩子案件增多 法院首推社会观护员制度
作者:李罡  文章来源:北青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5/31 22:57:02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社会观护员刘娅正在倾听小明的真实想法供图 /母冰

  法院在审理涉及未成年人民事案件时将依据社会观护员的调查报告判决———

  “按照法律规定,法院对10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可以在庭下征求父母离婚后跟谁生活的意见,但审判压力所限使法官无法深入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本报讯 父母离婚孩子跟谁过今后将主要听孩子的意见。昨天,本市门头沟法院正式推出未成年民事案件社会观护员制度。今后法院在审理涉及未成年人的抚养权、监护权和探视权等民事案件时,将依据社会观护员对当事未成年人的调查报告,决定孩子跟谁生活,以提供给单亲家庭的孩子一个最佳的成长环境。

  据了解,北京法院每年审理的由父母离婚引发的子女抚养权、监护权和探视权案件逐年增加。仅门头沟法院未成年案件综合审判庭受理的民事案件中,89%涉及到未成年人的抚养权、监护权、探视权以及健康权等纠纷。审判实践中,由于离婚案件的父母积怨较深,常出现离异父母把未成年子女当成达到其个人目的的砝码,有些家长甚至不顾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长,片面争夺抚养权。

  为了更好地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门头沟法院在未成年人民事案件审理中试行社会观护制度。该制度的具体内容是:由人民法院聘请的社会观护员对未成年人民事审判中涉及未成年人的抚养权、监护权、人身健康等合法权益的保护问题在庭前进行社会调查,与涉案的未成年人当面谈心(不限于10岁以上),了解孩子在父母离异之后愿意跟谁生活的真实想法。为法院做出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裁判提供书面报告。而法院则根据调查结果,对案件进行调解或作出判决。

  此外,社会观护员还负责对结案之后涉案未成年人的生活情况进行定期跟踪考察,发现未成年人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及时干预。

  法院选聘社会观护员的要求是热心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品德良好,富有爱心,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具有心理学、教育学或者法律的基本知识和较好的沟通协调、语言表达及观护研究能力。目前该院已经根据上述要求首批聘任了十位社会观护员。

  “社会观护”首案

  依据观护调查判决

  解除孩子心理负担

  父母争夺孩子的抚养权,而年仅11岁的孩子不想因为自己的选择伤害到父母,反而落下了沉重的心理负担。门头沟法院首次采用社会观护员制度,依据观护员提供的4000字的调查报告,最终尊重孩子的真实意愿,做出了有利于他未来成长的判决。

  11岁的小明是一名单亲家庭的孩子。两年前小明父母协议离婚时,小明的抚养权约定归父亲孙琦(化名),但是后来小明的母亲以带儿子外出游玩为名把孩子接走。2013年3月,小明的母亲薛骄(化名)将前夫起诉,要求把儿子小明的抚养权改判给自己。这遭到了孙琦的强烈反对。

  案件开庭之前,法院委托了经验丰富的退休教师刘娅和专业司法社工王徐晖两位特聘社会观护员,走访小明的家庭、学校、居委会,先后两次跟小明谈心,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和随父亲生活时的真实状态。社会观护员还5次与小明的父母见面,了解他们争夺儿子抚养权的真实想法和目的。

  当观护员刘娅问到父母分开后的情况时,小明说:“爸爸妈妈对我都挺好的,我妈能辅导我学英语,我爸辅导不了。我愿意跟我妈一起过。但是我又怕我爸爸妈妈因为这个事情闹矛盾。”跟小明谈心之后,两位社会观护员又找他的班主任了解情况,小明的老师说,父母争夺孩子的抚养权,已经对小明的学习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和小明的爸爸孙琦交谈中,他表示坚决不放弃儿子的抚养权,他有能力抚养儿子。孙琦隐约还向两位社会观护员透露出,儿子的抚养权与家里的财产分割有关。

  通过对小明抚养权案的社会调查,刘娅等两位社会观护员写出了4000多字的调查报告,提交给法院。调查报告反映出的真实情况是,小明随母亲生活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最终经过法官根据调查报告给小明的爸爸做工作,最终小明的爸爸从有利于儿子成长的角度考虑,心服口服地同意放弃儿子的抚养权。文/本报记者 李罡

  社会观护员之人物

  退休教师刘娅:倾听是最好的钥匙

  “刘老师,孩子回来了。”今年3月19日晚上7点多,年近六旬的退休英语教师刘娅,突然接到了小明母亲薛骄的电话。11岁的小明是刘老师被聘为门头沟法院社会观护员的第一个观护对象。接到这个电话之前,刘老师的家访要求已经被薛骄拒绝了多次。这次薛骄主动给她打电话,让刘老师看到这位离异母亲对她的态度有了转变,刘老师不顾劳累急忙赶到小明家。

  刘娅当了30多年的中学老师,跟孩子打了半辈子交道,是门头沟区知名的热心于未成年人保护的“知心奶奶”。得知门头沟区法院要聘请10名社会观护员给离异家庭的孩子当代言人,刘老师立刻报了名。没想到接受第一个观护对象,就让刘老师多次被拒门外。

  薛骄离异之后,怨气非常大。刘老师第一次打电话提出要到小明家了解情况,就被薛骄一口拒绝。刘老师没有气馁,而是在电话里和薛骄聊天。一肚子怨气的薛骄,在电话里不断指责、诉说其前夫的不是,刘老师耐心倾听薛骄的诉说,等薛骄心里的怨气释放出来后,刘老师话锋一转询问家长最关心的孩子学习问题。果然薛骄立刻对刘老师说:“小明学习都挺好的,就是英语不行。”刘老师接上薛骄的话头说:“我教了30多年的英语,我可以给小明补英语啊。”“是吗?那太好了。我就为我儿子的英语着急。”薛骄强硬的态度有了缓和,但是其以孩子不在家为由并没有同意刘老师马上去她家。

  当天晚上,刘老师和另一位社会观护员到小明的父亲家进行调查,没想到刘老师刚到小明父亲家不久,薛骄主动给她打来了电话。看到薛骄的态度转变,刘老师马上说:“我们一会儿就到。”

  不顾奔波一天的劳累,晚上8点多,刘老师等两位社会观护员走进了薛骄的家门。看到两位社会观护员不辞辛苦真心为了自己好,为了孩子好,开始态度非常强硬的薛骄终于向刘老师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也同意配合法院把孩子的抚养权问题处理好。

  说到做社会观护员的体会,刘娅老师说:“倾听是最好的钥匙。”

  文/本报记者 李罡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